- +1
馬上評|大力擴容發熱門診:化解民憂,熨帖人心
據上海市衛健委介紹,近日,為進一步方便廣大居民發熱就診需求,社區衛生服務中心、分中心發熱門診、哨點診室全部擴容,社區衛生服務站、村衛生室全部設置“發熱診療區域”,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發熱診療功能全覆蓋。12月19日起,全市各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(中心、分中心、服務站、村衛生室)2594間發熱診間全部啟用。
和上海這種“擴容”相似的是,在北京,多個體育館、文化館增設便民發熱門診。這幾天,全國多地也將核酸采樣亭改成發熱診室,專門用來接診發熱病人,為群眾提供“一站式”診療服務。這些舉措,既整活了現有資源,節省公帑,更便于民眾問診,在家門口就能完成診療、開方、繳費、配藥全過程。

2022年12月18日,蘇州,姑蘇區雙塔街道的居民在十梓街上的“發熱診療站”就醫配藥。視覺中國 圖
而且,醫療資源下沉了,民眾無需到醫院就醫,除了能減少醫療擠兌,更能穩定人心,精準適應中央提出的“防控感染轉到醫療救治”的工作要求,有效化解政策轉換之間帶來的新問題。因此,無論從哪個角度看,這些舉措都值得點贊和推廣。
當前,疫情防控已經步入新的階段,工作重心從防控感染轉到醫療救治,工作目標是保健康、防重癥。在這種語境中,盤活基層醫療資源、將核酸采樣亭變身發熱診室,也是因應時勢的一項制度安排。而能不能實現保健康、防重癥的目標,取決于應對速度夠不夠快、防范措施夠不夠周全。
應該看到,全國不少地方的新增感染者處于快速增長期,尚未抵達最高峰,這就要求各地結合自身情況,最大程度做好應對。無論擴容醫療資源,加快設置發熱門診,還是強化分級診療,發揮社區醫療衛生機構、互聯網醫院作用,都需要把工作做得更實更細。
同時,按照中央部署,社區工作要從風險人員管控轉到醫療救治服務,做好健康調查、送藥上門、心理疏導;要加強老年人、兒童、有基礎性疾病患者、孕產婦、血液透析患者等脆弱群體的保護。對此,社區工作人員要迅速轉換思路、轉變身份,由此前的管理者轉向服務者,主動向居民提供基本服務。
當然,對于患者來說,他們除了關心就診是否可以在家門口進行,更關心能否如愿買到需要的藥品,能否及時得到專業醫生的耐心診治。因此,擴容了發熱門診之后,相應的服務水平和能力如何跟上,也是各地各部門必須破除的難題。
“利民之事,絲發必興”,諸如送藥上門,看似小事,實則關乎群眾健康,關乎政策溫度,不僅要做,還要做好??梢源_定的是,隨著各地新增感染者快速增長,各地各部門將迎來一場硬仗。要打贏這場硬仗,除了不折不扣做到以人為本,還需創新工作方法,通過有力有效的措施,盡可能地做到化解民憂,熨帖人心。





- 報料熱線: 021-962866
- 報料郵箱: news@thepaper.cn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31120170006
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:滬B2-2017116
? 2014-2022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