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+1
馬上評|藥品“拆零賣”能否正式回歸?

2022年12月19日,南京,一家藥店售賣退燒藥布洛芬的公示牌。人民視覺 圖
針對目前布洛芬及對乙酰氨基酚等退熱藥品較為緊缺的局面,不少地方提出了藥品“拆零銷售”的應對之舉。
12月19日,北京市藥監局副局長王厚廷表示,對于投放至藥店的大包裝退燒藥嚴格要求按需拆零銷售。珠海市市場監管局決定自12月20日起,在市內約500多家零售藥店持續供應退熱類藥品作拆零銷售要求,市民在指定藥店憑身份證線下購買,購買時需登記身份信息,以便查詢。
在目前形勢之下,對緊俏藥品“拆零銷售”,事實上是對藥品的一種限購措施,避免藥品被囤積,緩和緊張的供需關系。但是,藥品“拆零銷售”這種“回憶感滿滿”的銷售方式回歸,還是讓人有一些不太適應。拆包裝銷售藥品合法嗎?
藥品拆零銷售的方式,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曾經廣泛存在于醫院和藥店中,白色或者棕灰色的小紙袋里面倒出幾枚藥片,是童年記憶的一部分。之后,這就幾乎絕跡了,眼見著藥品包裝越來越大,越賣越貴。能不能按需購藥,“吃多少買多少”,而不是必須買買一整盒、一整瓶?
其實,“藥品拆零銷售”不僅是合法的,而且是藥品監管部門的強制要求。從2000年至今,國家曾經多次修訂《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》,其中都明確規定藥品零售操作應當包括“藥品拆零銷售”。藥品零售的營業場所應當具備“藥品拆零銷售所需的調配工具、包裝用品”。
但在市場上,“藥品拆零銷售”卻一直不招待見。2020年10月,央視就報道過《“吃多少買多少” 拆零藥銷售難 藥品能否按需索???》,幾乎沒有藥店主動提供這樣的服務,而藥店里按照規范必須設置的“藥品拆零”的專柜和設施,成了應付上級考核的擺設。所以普通人的感受就是,很多年沒有見到過藥品拆零銷售,甚至在藥店詢問藥品是否能夠拆零銷售,也會被認為“沒事找事”。
“藥品拆零銷售”遇冷,有多方面的原因。從藥店方面來說,藥品拆零銷售,本身就是在降低自身的銷售額和利潤,而且,藥品拆零過程有嚴格的規范,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用藥安全問題,成本不低,風險更大。此外,一旦藥品預包裝拆開,不能保證所有藥品都能賣出去,對于藥店來說就是損失。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,目前已經形成了對預包裝藥品的消費習慣,一旦藥品被拆零,反而擔心藥品的來路不明安全問題。
長期以來,因為消費者的不習慣,因為藥店沒有動力去推動“藥品拆零銷售”,認為是自找麻煩、自降利潤,所以這項業務在藥店幾乎絕跡。
這次退燒藥“拆零銷售”救急,的確是一個契機,能否借此讓“藥品拆零銷售”正式回歸,成為一項藥店的日常性業務?這對于解決藥品浪費、減輕醫藥負擔、緩解囤藥焦慮,有著深遠意義。
從醫保角度來說,“藥品拆零銷售”不影響藥品的醫保結算,因為“國采”就是按照片或板計價的,所以,拆零銷售不會影響醫保報銷。從病患教育的角度來說,也需要衛生行政部門多做正面宣傳,為“藥品拆零銷售”正名,讓公眾重新接受“小包裝”。從價格的角度來說,對于藥品包裝拆開之后的必然損耗,應該通過合理的溢價填平藥店的損失,讓藥店有動力拆零。
“藥品拆零銷售”是一項傳統的利民便民的業務,并且也是國家明確的藥店的合法業務,只是藥店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,沒有動力堅持這種“自找麻煩”的業務,希望這次的退燒藥供應緊張能促進藥品“吃多少買多少”正式回歸。





- 報料熱線: 021-962866
- 報料郵箱: news@thepaper.cn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31120170006
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:滬B2-2017116
? 2014-2022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