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+1
馬上評|是時候檢討拼命搜集用戶信息的商業模式了

蔚來創始人李斌。視覺中國 資料圖
12月20日,蔚來首席信息安全科學家、信息安全委員會負責人盧龍在蔚來官方社區發布公告,蔚來公司收到外部郵件,聲稱擁有蔚來內部數據,并以泄露數據勒索225萬美元(當前約1570.5萬元人民幣)等額比特幣。
消息一出,隨即引發業內巨大關注。而蔚來創始人、董事長李斌也就此事致歉:“保護好用戶信息安全是我們的責任,我們沒有做好,向大家深表歉意,會對此次事件給用戶帶來的損失承擔責任?!?/p>
根據蔚來方面的說法,被竊取數據為2021年8月之前的部分用戶基本信息和車輛銷售信息,本次事件不涉及車輛使用中產生的數據(如行車軌跡、座艙數據),也不影響車輛的駕乘或遠程控制。饒是如此,恐怕也沒有多少用戶能真正放心。購車信息依然涉及諸多個人核心隱私,如果流入別有用心之人手中,后果就難以預料了。
目前蔚來已經表示不會向網絡犯罪低頭,但接下來如何向用戶交代、保護用戶利益才是當務之急。道歉和表態之外,蔚來后續更應該拿出更多實實在在的補救措施。
更重要的是,這件事應當給蔚來敲響警鐘。用戶隱私保護理當成為企業運營的頭等大事之一,因為泄露一旦發生幾乎就是不可逆的。企業即便稱自己也是受害者,但最終后果還得由用戶來承擔,畢竟成為騷擾信息、電信詐騙圍獵對象的,只能是一個個普通人。因為這件事,蔚來遭遇的是公關危機,而用戶可能要面對的是更真實的麻煩。
客觀來說,盜取企業的用戶信息,似乎已經滋生出灰色產業鏈,在國內外均屢屢發生。今年11月有媒體報道,超540萬推特用戶數據被盜,用戶信息被放在論壇上銷售;今年1月,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也遭黑客侵入,逾50萬份個人信息被竊;在2018年,浙江警方就破獲一起特大數據竊取案,涉及96家互聯網企業逾30億條用戶信息……
可見,用戶信息早已成不法組織盯上的“肥肉”,今后可能面對的網絡攻擊恐怕會有增無減。對此,企業應當有充分預估,下血本保護用戶信息已經是必須。收集有大量隱私信息的企業,應當迅速檢視自身的安全系數,應該上馬的技術升級當趕快推進。隱私保護切不可再松松垮垮了,給他人以可乘之機。
也有網民說,“現在買什么東西不要填一堆個人信息,有必要嗎?”這恰恰也是一種提醒:盡可能多地搜集用戶信息,已經成了不少企業細化營銷模式的一種基本操作。企業搜集的信息越多,企業就能越輕松地了解用戶需求,但這也會加劇隱私泄露的風險。這種商業模式本身,如今顯然有檢討的必要——如果企業沒有能力去保護用戶的個人隱私,無法盡到法律規定的保護義務,那么是誰給了它搜集用戶信息的資格呢?
我們對未來的技術演進有很多想象,萬物互聯、定制服務、智能生活云云。但這種信息處理無所不在的圖景,都離不開一個基本前提——信息安全。如果缺失了這個最重要的“1”,在后面加再多個0都是沒有意義的。





- 報料熱線: 021-962866
- 報料郵箱: news@thepaper.cn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31120170006
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:滬B2-2017116
? 2014-2022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