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rp id="4rzjw"></rp>
<th id="4rzjw"><track id="4rzjw"></track></th>
  1. <th id="4rzjw"><track id="4rzjw"></track></th>

  2. <tbody id="4rzjw"></tbody>

      澎湃Logo
      下載客戶端

      登錄

      • +1

      人會選擇主動困在時間里

      宋金波
      2022-12-23 17:33
      來源:澎湃新聞
      ? 澎湃評論 >
      字號

      編者按:“最要緊的是,我們首先應該善良,其次要誠實,最后是永遠不要互相遺忘”?;厥?022走過的路,遇見的喜怒哀樂,都將變成時間最珍貴的記錄。澎湃評論部推出年終特別策劃《沖破時間的困境》,記錄和書寫你我的2022,期待在新的一年,每個人都能迎著陽光、溫暖前行!

      到2023年1月,我外婆就98周歲了。我希望她能戰勝奧密克戎。

      她的一生經歷過奉系軍閥、偽滿洲國、國民黨接管、解放后,以及“改開”等歷史時期。過去這些年,每次我回東北去看她,她總能憑借驚人的記憶力翻出某段歷史細節,從“偽滿”時期的嚴重疫情,到“土改”中的暴風驟雨。

      但最近一年,她精力明顯不如從前,果斷評判慢慢變成對自己漫長生命痛心疾首的慨嘆。即便如此,你也能從她的話語中,體會到只有穿越巨大時間周期的人才具有的通透洞明之力。

      我父親與共和國幾乎同齡。他講起人生,我就無法感受到那樣的通透洞明與鎮定。他們從出生開始,經歷了很多年的“不變”,從社會形態到工資收入,然后猛然掉進了一個“BIGBANG”的白洞中間。我有時候懷疑,他們直到垂垂老矣,仍然無法擺脫一種不可思議的“急速轉彎”導致的震驚。

      人們每天都在談論時間。我們的一切都不可避免與時間相關。

      在《時間與權力》一書中,作者克里斯托弗·克拉克這樣寫道:“今天,人們普遍認為,時間不是一種中性的、普遍的物質……從傳統時間性到現代時間性的轉變被不同程度地理解為加速、擴張、縮小、再生、壓縮、分離、分裂、斷裂、虛無、湮滅、強化和液化的過程?!?/p>

      我不相信,再結實的時間經受如此多蹂躪還能面目如初。

      世界杯如火如荼的關頭,朋友發來消息:“你說為什么這些平臺要找張路這么老的人來解說,還有那個更老的宋什么……他們不懂球迷的需求么?”

      “宋世雄?!蔽一卮?,“但你說平臺不懂球迷需求可不見得對,選擇他們來解說,只能說明一個問題:現在看世界杯最核心的人群,仍然是當年聽過他們解說的中年人?!迸滤麤]明白,我進一步解釋:“也許這屆世界杯在幾十年里都算是非常精彩的,但我懷疑,世界杯的時代已經過去了?!?/p>

      數據不一定支持我。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線上觀看人數是創了歷史記錄的。但西班牙媒體統計近些年足球重大賽事在西班牙的收視率,委實一屆不如一屆。

      認可我的人也不見得多。70后、80后差不多從小看電視時起知道世界杯,足球這項運動就是蓬勃向上、日新月異的——如同那個時代一樣。不斷有新的精彩進球鏡頭,新的天皇巨星,就像進步永無窮盡,未來無限可期。內心火熱的球迷們可以一直沉醉在這項運動里,新的球迷會前赴后繼,千秋萬代,盛會永不落幕。

      很少人會愿意相信,我們如今所見的,也是從小看到大的現代足球的模樣,自然有生有滅,有盛有衰——當然,在可見的未來,足球仍然將是最重要的運動項目,但它最盛大的爆發期,恐怕已經遠去了。

      現代足球能有今天這樣的盛況,得益于現代傳播技術、全球化、商業化以及2000后的互聯網化,這些因素的效用都不是無窮無盡的。全球化甚至可能步入相當長周期的收縮?;ヂ摼W帶來的也不見得都很有利,想想看,卡塔爾世界杯的夜晚,有多少人把比賽APP開在手機懸浮窗狀態,從頭到尾也沒看上兩眼。

      很多領域都存在類似情況。人們依據自以為很長實則短短的人生經驗,覺得自己生在一個“BIGBANG”后的宇宙中,一切都似乎可以無休止地膨脹下去,無論是經濟、和平、繁榮、創新……

      顯然并非如此。周期很長,但周期還在。宇宙也許無邊,宇宙終究有限。

      卡拉OK問世在20世紀70年代,然后流行。如今你去KTV點歌,不難發現,歌單上那些唱得最多的歌曲,創作的時代并不均一。有些時代,比如華語歌曲,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出品的,占據了巨大優勢。

      港片也一樣。曾經一度風光的香港電影,在《無間道》之后,很多人曾經以為會迎來更大的輝煌,結果《無間道》成為巔峰——說不定就像這屆卡塔爾世界杯的決賽一樣。

      很多美好都不是與生俱來,更不是一勞永逸地存在。有些絢爛潮水,峰值過后便不會再來??傆泻鋈灰庾R到轉變的那個節點,只有在這時候,人們才會想到,每個人的時間都被外部的標尺丈量——在有些尺度下,測量本身變成了介入和干預。

      1918年1月,蘇聯放棄了彼得大帝在1699年采用的儒略歷,代之以西方普遍使用的格里高利歷法,使國家向前推進了13天。1930年,斯大林宣布了新的一周5天制度。沒有星期六或星期日,只有連續的、用不同的數字和顏色(黃、橙、紅、紫、綠)標識的5天。這個特別項目最終被放棄,但這也是人類對時間秩序最具雄心的現代化干預之一。

      說到這里,我可以肯定,你至少需要1分鐘,才能回答出中國第一次實行每周五天工作制是在哪一年。

      再比如足球。四年一次,一生可以用若干屆世界杯指代;或者你可以用另一種指代,“這個人的一生經歷了馬拉多納和梅西的輝煌”;又或者,某個人的青春時代與巴薩王朝的黃金歲月同步。

      類似標尺還有很多。一套《哈利波特》足夠消耗掉某個人的青少年時代,等他再把《權力的游戲》看完,娃娃就可以打醬油了。

      吉尼斯紀錄中世界上最長的電視劇叫《指路明燈》。這部名字高瞻遠矚的電視劇,在1937年1月25日首次播出,2009年9月播出最后一集,合計播出18262集,播放了72年,剛好相當于2009年中國男性的平均預期壽命。

      這些標尺,當然不能定義一個人或者一段生命的全部,但作為一種檢索標簽,它很好用。

      人會選擇主動困在時間里。這是一種笨拙的姿態,但不能說無效,甚至也不算缺少昂揚之氣的悲觀。

      我想要表達的意思恰恰相反:人困在時間里,承認時間在熊羆與蟲豸之間仍然掌握著殘酷的一視同仁,讓我們哪怕在河流彼岸能看見一點變化光影,不為過去所累,不被當下禁錮,失去的痛楚、未得的哀苦,都沉積為自在的種子——這是普通人可以輕易保有的最后一份致命武器。

      總策劃/夏正玉 
      總統籌/陳才 
      專題制作/澎湃評論部 
      海報設計/趙冠群 祝碧晨

        責任編輯:王磊
        圖片編輯:胡夢埼
        校對:張亮亮
        澎湃新聞報料:021-962866
        澎湃新聞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
        +1
        收藏
        我要舉報
        評論0
        發表
        加載中

               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

                滬ICP備14003370號

               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

              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31120170006

             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:滬B2-2017116

                ? 2014-2022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

                反饋
                丰满女人在线视频aaaaa,丰满人妻连续中出在线,丰满少妇a片一级视频日本,丰满少妇棚拍无码视频
                <rp id="4rzjw"></rp>
                <th id="4rzjw"><track id="4rzjw"></track></th>
                1. <th id="4rzjw"><track id="4rzjw"></track></th>

                2. <tbody id="4rzjw"></tbody>